没有日有所思,怎能夜有所梦

作者:郑根来源:时间: 2019-11-15阅读: 15927次

今天支部书记同样又带来了不同样的党课——《创新其实并不遥远》。之前他讲均衡,讲边界,讲自由,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有了一定方向,今天听创新,更让我解决了当下的一些迷思。当他讲出京瓷公司的U型绝缘体案列和分享“追求新知”和“坚持钻研”的方法论时,我一下就想到了这个题目。



“夜有所梦”在这里不是指只有在深夜入睡时才能实现白日所憧憬的事物,“夜”指的是“渐进式创新”前那些因为无法短时间看到成果的“黎明前的黑暗”。“夜有所梦”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是,经过这段黑暗才能实现梦想。而这一切的前提,都离不开“日有所思”这个漫长的过程——白昼远比黑暗要长,理所当然的,坚持的过程也一样漫长。



书记分享了很多内容,我只取其中几瓢来谈些粗浅的认识。古老智慧如何引领新时代创新?当他抛出这个问题时,大家一头雾水,而当他通过种种案列展现的时候,大家又发现这些离我们生活很近。如他所说,这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善于观察,没有“追求新知”,没有“创新精神”?这又回到了他最初的问题,什么是创新,也许是我们的思维局限让我们认为创新一定是需要“颠覆式”的,有着根本结构或本质变化的才能够叫创新,然后书记通过一些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案列让我们知道了“渐进式创新”。



以前我一直喜欢一句话,今天书记也提到了,每一件看似偶然的事情背后蕴藏了很多必然。京瓷稻盛和夫实验室那一绊真的是神来之笔,是那1%的灵感?如果没有几百日坚持实验的必然,如果没有无数次实验都不能解决杂质经验的必然,甚至如果没有知识积累中对松香和陶瓷燃烧结果认知的必然,那么很可能没有这一绊的偶然,或者,那一绊的结果就只能是个“包”。



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梦想,我们习惯看结果,看成功。我们很少关注那些成功前的失败、付出和漫长过程,所以我们也很难坚持在不能短期取得效果或改变的情况下不断钻研。类比到我个人,套用一句流行语,间歇性的踌躇满志。在做一件事情的初期,在想到将会取得的效果时,确实是充满激情的,但在持续过程中,无法立竿见影取得效果或者遇到困难时,畏难情绪和惰性开始滋生。今天这堂党课,使我最为受益的是“怎样去创新”,追求新知是储备,抓住机会是挑战,坚持钻研是过程,契合需求是实际。机会的大小,到来的时间是不可控的,但是如果没有前期的储备,那么机会对你来说很可能都不能被称为一个“机会”或者你根本就抓不住。而一旦机会出现,你抓住了,有了前期的准备,无法沉心静气、坚持钻研,又会使机会丧失,长此反复,机会会越来越少。最后,如刘永好所说,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时不时还要仰头看天,契合需求的机会才是真的机会,不然,那只是一张画在纸上的饼,是乌托邦,美好但不现实。



我对这堂课的最后总结是,勿好高骛远,学会“渐进式创新”并安于这个过程。只有日有所思,所做,才能享受那个“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