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党建引领凝聚红色合力 “飞地+众筹”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作者:锦东不动产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时间: 2021-03-19阅读: 26826次
2021年2月25日,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员会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是四川省74个获表彰集体中唯一派员区(市)县党委。2012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坚持“筹人、筹智、筹资”相结合的帮扶理念,不断推进党建引领在民生、产业、治理等领域形成红色帮扶合力,为助力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顺利脱贫摘帽做出了积极贡献。
凝聚党建引领“众筹”帮扶合力。坚持“党建促队建,队建促攻坚”工作思路,发挥党政干部、专业人才和产业人才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高位谋划、尽锐出战。持续输送“作风过硬、能打胜仗”的党政干部。从基层党建、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教育医疗等领域选派4批次77名党员干部扎根炉霍对口支援。涌现出了“放逐青春于霍尔章谷”的组工干部李光亮、“两度对口支援续写脱贫攻坚事业”的攻坚队长王耀军、“草帽局长”封正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精准选派“素养好、业务精”的名师名医人才。发挥锦江教育优势,从辖区优质学校选派40余名炉霍县急需专业教师,覆盖炉霍县中小学各学段国家课程所有学科,在优化教研质量、提高升学率、促进教育模式革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锦江妇幼、肛肠、骨科等医疗专科优势,选派80余名优秀医护人员投身炉霍医疗卫生事业,在指导当地医疗机构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和特色服务项目打造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大力引入“懂经济、会运营”的产业扶贫领军人才。通过扶持特色农牧产业园、晏尔龙旅游新村等项目建设,为炉霍引进农业专家、企业家、互联网精英等产业人才近百名。组建以锦江“两代表一委员”及企业精英为成员的扶贫攻坚“智囊团”,通过考察调研、分析研判、论证评审、现场指导等方式,助力炉霍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探索党建引领“众筹”帮扶机制。发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在帮扶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全域帮扶的脱贫攻坚帮扶机制。构建“党建+共建”结对帮扶新机制,促成锦江炉霍两地机关单位、街道、社区、群团、企业、学校、医院党组织“六个一帮一”结对帮扶,累计援助生产、生活、学习物资价值2800余万元。探索“输血+造血”智力帮扶新机制。先后接收6批次百余名受扶地干部人才到锦江挂职锻炼,开展锦江名师名医传道讲学等百余场次,培训辐射服务炉霍县干部群众9500余人次,实现“输血变造血、脱贫不返贫”。实施“党员+项目”牵引帮扶新机制。“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明确一个对口支援党员牵头成立一个项目攻坚指挥部,先后援建3座桥梁、2条道路、2家医院、2个社区公共活动中心、1个敬老院、1个职教学校、1个自来水厂、1个殡仪馆等,有效解决了炉霍县群众“行路难”“就医难”“饮水难”等系列民生问题。
创新党建引领“众筹”帮扶模式。“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锦江区对口支援干部人才紧盯问题关键,积极打造建设高原现代农业“飞地”产业园,全域链接社会帮扶资源,建立扶贫产品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探索“一条龙”“一站式”全产业链消费扶贫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持续稳定脱贫难题,充分保障了当地群众收益。首创“飞地”贫困村产业扶贫新模式。创新“村域合作、土地集中、各村飞地、龙头经营、入股分红”“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等飞地产业扶贫机制,破解了高原深度贫困民族地区贫困村发展难题,打造了四川涉藏地区第一个社会帮扶贫困村飞地产业园,建成飞地智能蔬菜大棚300座,崩科旅游酒店4座,梅花鹿、牦牛、蜜蜂养殖基地各一个,带动炉霍县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00余元。打通“众筹”社会资源扶贫新路径。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动员民主党派、民营企业家等500余名爱心人士担任炉霍贫困村“荣誉村长”“荣誉村民”,累计募集物资3000余万元、资金1200余万元,实施产业、教育、医疗等各类帮扶项目100余个,引进重大产业项目6个,协议资金达3亿多元。打造“云端”以购代帮扶贫新平台。着力打造“云端上的农庄”“云端上的艺术馆”等帮扶平台,干部人才通过“直播带货”、担任“旅游推广大使”等方式,助力炉霍农特产品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商场、进商圈,将炉霍文创产品、旅游资源推广至全国,以购代帮农特产品线上年销售500余万元,线下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推动受扶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2020年,炉霍县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省级验收及国家复核检查,群众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